(资料图片)
文采飞扬 笔墨生香
我市三名教师在省散文大赛获奖
本报讯(记者陈伟华)6月11日,首届浙江省教师散文大赛在杭州揭晓,我市有两件作品获一等奖,一件获优秀奖。
三门县沙柳街道中心小学教师罗芹仙的作品《活着的和死去的》、临海市哲商现代实验小学梁天许的作品《乡村呼牛调》分获一等奖;温岭市第三中学东部校区龚诤的作品《年味》获优秀奖。
“生活本身就是一场行为艺术,当我们去打开平淡生活的门时,就会发现其中的惊心动魄之处。”罗芹仙说,她的散文作品《活着的和死去的》,在对两个人的生活叙述中,小人物的素描像被勾勒出来,一个活着,一个死去,犹如走马灯般展现生活的场景:有温柔,也有坚硬;有坚持,也有妥协;有荒谬,也有理智。这种丰富性,演绎了人世最深层的本质,既能使读者抓住浮世中的微光,还让他们的心灵得到启迪。
在三门县坦头巷生活多年的罗芹仙,每天都在这儿进进出出。虽说城市里存在那种邻里之间互不往来的习惯,但热爱人间烟火味的她,总喜欢观察他们。这些左邻右舍,不仅给她留下各种各样的印象,还使她产生了书写他们的欲望。当然,罗芹仙想用文字表达的,并不是某个具体的人。他们是坦头巷这个小世界中的人,也是我们身边大世界中的任何一个人,或者说他们就是我们自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书写他们,其实是在书写自己。
“大地的歌吟,有着不尽的眷眷之恋。牛是田园生活的符号之一,承载着我们对于土地的凝视:它是沉重的,也是轻盈的。对于牛的记忆,就是我们自身的记忆,我们从大地上,挖出自己的形象;并且在呼唤中,定位了自己的灵魂。”梁天许说,他的作品《乡村呼牛调》,是一曲大地之歌。在它的高低起伏、抑扬顿挫中,读者能触摸到乡土中国的脉络和根须,就像是一种还乡,是对时间的追溯或返回。
而他创作这篇散文的背景,缘于他的父辈们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自有记忆以来,他们就天天与牛为伴。自小学三年级开始的每个暑假,梁天许要干的活,就是放牛和割牛草,所以他对农人劳动的艰辛有切身的体会;对牛的品性,也有充分的了解。即便生活变迁,改变了农耕时代的生活方式,可《乡村呼牛调》,仍是珍藏在他心底的歌谣。
据了解,罗芹仙和梁天许均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罗芹仙是小学语文高级教师,自2009年开始散文写作,至今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作品达50多万字。2017年,她出版了散文集《且停停》。梁天许也有多篇散文在报刊发表,有20多篇散文在各类征文大赛获奖。如《移动的风景》获中国第二届教师文学奖优秀奖;《雪山朝圣》获首届全国旅游散文大赛二等奖。
据悉,首届浙江省教师散文大赛由浙江省教育学会、省青少年作家协会联办,共收到投稿2000多篇,最终评出特等奖1篇、一等奖3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10篇,优秀奖34篇。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3 非洲供销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8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