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媒体报道,几天前瓦格纳佣兵集团发动的“武装政变”,一度让外界以为俄军在乌克兰境内的“特别军事行动”将因此戛然而止。这一突如其来的“兵谏”确实扰乱了外界对当前俄乌冲突局势的理性判断。甚至不少亲乌克兰的西方媒体已经做好了“庆祝胜利”的准备,静待莫斯科当局陷入国家内乱而导致其前线“兵败如山倒”。然而在前线作战的俄军似乎并未受到国内政治突发事件的严重掣肘,继续对乌军前线和后方纵深目标发动猛烈进攻,乌方期盼俄军自乱阵脚的戏码终究不过是“黄粱一梦”。
(瓦格纳突击队撤出顿河畔罗斯托夫)
据俄乌双方消息源宣称,就在瓦格纳集团发动“军事政变”的前一天,一支“不明身份”的俄军突击力量当着北约和全世界的面,对乌克兰境内“大后方”赫梅利尼茨基地区的一座军火库发动了突袭,半个小时时间将这座可能储备有英国“风暴阴影”导弹军火库彻底摧毁。之后的几天,俄军的攻势丝毫没有减弱,这些俄军似乎是将国内遭遇“兵变”所积攒的怒气全部释放到了乌军的身上。
(资料图片)
(乌军机场被炸毁的米格-29战机)
报道称,俄军在23日摧毁的这座乌军大型军火库,今年5月才刚刚启用,里面存放了大批英国为乌克兰空军提供的“风暴阴影”隐身巡航导弹。俄罗斯国防部随后也确认了这次袭击,并表示这一行动是对乌克兰使用“风暴阴影”导弹袭击克里米亚大桥的“回应”。有分析认为,俄罗斯能够精确掌握乌军“风暴阴影”导弹的存放地并发动打击,展现了俄军的情报工作和空天军远程打击的能力。
(携带巡航导弹的苏-24M战斗轰炸机)
在摧毁乌军导弹库的同一天,俄空天军还摧毁了位于乌克兰基洛沃格勒州一座大型军用机场、位于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的卡纳托沃机场内的乌克兰电子情报中心以及位于基辅市区的乌军情报总局办公大楼。据悉,这两座机场是乌军在开战一年多以来,为数不多的几个还能使用的军用机场,而且这两座机场内仍停放有部分乌军战机。
包括米格-29战斗机、苏-25攻击机、苏-24M战斗轰炸机以及苏-27战斗机,都在此次空袭中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打击这些目标的原因也非常明确:米格-29战机是乌军为数不多能够携带美制AGM-88“哈姆”反辐射导弹的机型,而苏-24M与苏-27战斗机则是乌军硕果仅存的几架重型战机,其中苏-24M还可以挂载“风暴阴影”隐身巡航导弹。
(导弹攻击大桥的一瞬间)
报道称,俄军发动上述袭击后不久,就爆发了瓦格纳“造反”事件,西方和乌克兰的分析人员都认为此事件会让乌军获利,然而仅仅1天后,随着瓦格纳集团的“叛乱活动”戛然而止,泽连斯基当局和西方社会突然陷入了集体沉默。俄军也用新发动的袭击行动证明“特别军事行动”还在继续。
25日下午,俄军西部军区发言人表示,在库普扬斯克地区,俄军出动了卡- 52武装直升机、米-28武装直升机和苏-25对地攻击机对乌克兰第14独立机械化步兵旅、第92机步旅和第103独立国土防卫旅的9个目标发动了11轮打击,摧毁了大量乌军武器装备和工事据点。而西部军区俄军炮兵部队发动的打击,直接将乌军4次在德武列奇诺耶、辛科夫卡和新肖洛夫斯科耶定居点等地前沿阵地轮换部队的行动全部破坏,让乌军部队损失惨重。
(卡-52直升机瞄准乌军M2A2步战车)
据了解,卡-52和米-28等型号的武装直升机最近一段时间在乌克兰上空非常活跃,在乌军失去制空权后,俄军肆无忌惮使用这种武装直升机对乌军的地面目标发动的打击,可谓“收获颇丰”。不但摧毁了乌军装备的北约制式先进坦克、装甲车,还重挫了乌军的士气。尤其是在瓦格纳佣兵的“造反”行动在不到24小时内被平息,更是让期待在战场上趁机“占便宜”的乌军“踢到了铁板”。
(乌军一个装甲纵队在25日被摧毁)
报道称,除了上面提到的几个区域外,25日,乌军装甲部队还试图在顿涅茨克州弗勒达以及扎波罗热州胡里艾博勒方向向俄军防御阵地推进,然而俄军早已做好准备,对进入射程的乌军装甲纵队发动了密集炮击覆盖,最终乌军不得不在损失了多辆坦克、装甲车和美制防雷伏击车后原路退回,没能完成推进防线任务。而在卢甘斯克地区的部分乌军基层部队也在俄军的猛烈攻势下选择直接投降。
(俄民众与瓦格纳合影)
分析人士指出,尽管在普里戈津“东窗事发”的这两天时间里,俄乌双方在战场上没有太大的建树,乌军没有将战线继续向前推进,俄军也没有击退乌军的进攻。双方仍然保持着对峙的局面。然而有媒体报道称,瓦格纳“兵谏”事件从某种程度上让俄军加强了对乌军的攻击力度,加强了对乌军的炮击和空袭活动。
经过这次事件,俄军高层显然已经意识到不能继续过度依赖瓦格纳佣兵集团,俄乌的前线关键作战仍然需要俄军自己来打,否则瓦格纳一旦“造反”,凭借其在乌克兰作战打出的国内威望,就已经对俄军和普京政权形成了非常大的威胁,尾大不掉的私人武装必须服从莫斯科当局的调配,否则就是国家安全隐患。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3 非洲供销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8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